視頻標簽:第十四屆全國
所屬欄目:初中地理說課視頻
視頻課題:《天津地理研究性學習》天津張媛媛(附課件+教學設計)第十四屆
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、課件 /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
《天津地理研究性學習》天津市紅橋區_張媛媛-20161016(附課件+教學設計)第十四屆全國初中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展示課例
天津地理研究性學習_張媛媛_說課課件.ppt
天津市鈴鐺閣中學張媛媛-地理
一、教學內容分析:
鄉土地理是初中地理必修內容。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,引導學生學以致用,培養學生實踐能力,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,增強愛國、愛家鄉的情感。
本節課進行的天津地理研究性學習,是在《天津地理》教材學習的基礎上,結合生活實際,由學生發現問題的角度出發,利用互聯網絡、IPAD,APP、ArcGis制圖、思維導圖和數字化互動學習平臺,實現真正的地理開放性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。
本節課的設計兼顧知識主線和能力主線。知識主線突出以天氣符號問題和霧霾問題為話題,展開綜合分析和調查探究。能力主線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,利用互聯網絡搜素引擎,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-整理、分析信息能力。通過天氣類APP和網站、ARC Gis制圖應用,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操作能力,通過思維導圖培養總結歸納能力。
二、教學對象分析:
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。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地理學習,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一定的地理原理、規律和研究方法,具有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知識基礎。而經過教師一年的分組訓練和對學生特長的了解,使得分組學習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對的均衡性。更適合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,使得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以發揮。比起傳統地理教學,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。
三、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:
(一)教學目標:
1.知識與技能:
以天氣符號標準和霧霾的產生為主題,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調查-分析過程與方法。
培養學生利用互連網絡和APP應用收集、分析整理信息,得出結論的地理能力。
通過ARC gis軟件的基礎制圖和思維導圖等應用,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,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。
2.過程與方法:
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,提出探究思路,搜集相關信息,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,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。
運用互聯網絡、IPAD,APP、ArcGis制圖、思維導圖和數字化互動學習平臺,通過師生與媒體應用的三方對話,實現互聯網+下的數字化地理課堂。
3.情感態度與價值觀:
創建開放性地理課堂,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;
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,為學生自主學習、網絡學習提供條件。
通過鄉土地理教育,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對家鄉的情感升華。
(二)教學重點、難點:
1.教學重點:
以天氣符號標準和霧霾的產生為主題,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調查-分析過程與方法。
培養學生利用互連網絡和APP應用收集、分析整理信息,得出結論的地理能力。
2.教學難點:
通過ARC gis軟件的基礎制圖和思維導圖等應用,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,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。
嘗試培養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,提出探究思路,搜集相關信息,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,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。
四. 教學方法、過程及整合點:
利用IPAD和樂恩數字化學習平臺實現一對一數字化學習;
利用互聯網絡實現天氣類APP應用和網站的對比調查;
通過ARC gis軟件的基礎制圖和思維導圖、小Q畫筆等應用,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,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。
學生利用互連網絡收集、分析整理信息,得出結論的能力。
步驟
|
目標與內容
|
教學方法
|
整合點與軟件
|
課前準備
|
1.問卷網發布興趣度調查
2. 學生分組收集信息 3. 教師設計研究性課程 |
發現法,小組合作學習:小組合作整理資料,發現問題。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發現問題的探究能力。
|
利用問卷網調查和微信,實現師生實時交流。
|
導入
|
問卷網調查結果引出天氣符號和霧霾話題。
|
調查法,關注學生的興趣度
|
利用問卷網和數據統計,關注學生學習興趣。
|
天氣符號問題研究
|
學生展示資源提出問題:1.在我國天氣符號是否有統一的標準?
2. 國外的天氣符號與我國是否一致?“找不同”游戲激發興趣。 |
探究法:教師提出分組調查![]()
引入“虛擬專家”提升關注度。
|
利用互聯網絡和搜索引擎,檢索-分析-整理、提取信息的能力。
天氣類APP應用對比, 學生分組調查,利用IPAD實現一對一,一對多數字化學習。 |
![]() |
1.利用小Q畫筆截圖標注。
2.通過樂恩學習平臺上傳分享。 3.學生利用電子白板講解中國天氣網和ACCUWeather網站。 |
引導各組展示,分享小組成果。
教師指導學生,提供結論方向:中國氣象標準化網的權威性。 |
利用互連網培養學生檢索信息—分析、整理信息—得出結論的能力。
利用小Q畫筆制作電子筆記。 利用衛星云圖和雷達圖,進行科普教育。 |
天氣預報游戲與ARCGIS制圖
|
1.利用搶答進行放松游戲。
2. 簡單ARCGIS地圖制作。 3.學生繪圖展示 |
演示法,指導法:利用電子白板交互和ARCGIS地圖錄屏講解演示
|
利用搶答器和電子白板交互功能,實現課堂互動。
利用ARCGIS地圖制作,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創新能力。 |
步驟
|
目標與內容
|
教學方法
|
整合點與軟件
|
霧霾問題探究
|
1. 學生講解霧霾的產生原因。 2. 利用數字平臺實現小組討論。 3. 根據中科院的霧霾來源資料傳屏分析天津的霧霾來源,并提出治理措施。 4. 學生演示霧霾口罩的佩帶。 |
情境法,引導法:利用視頻和虛擬專家的情境,引出霧霾問題。引導學生分析霧霾產生的原因。
|
利用數字化教學環境和小Q畫筆、思維導圖實現學生分層次教學
利用數字化學習平臺實現小組討論。 |
課堂反饋
|
教師利用樂恩學習平臺推送測試試題,實時反饋學習情況。
|
習題法:學生利用學習平臺進行檢測,實時反饋。
|
利用學習平臺,實現一對一反饋與個性化指導。
|
實踐作業
|
分層次作業:
1. 研究報告 2. 應用ARCgis制圖 3. 知識結構圖 |
探究法,反饋法,合作學習。教師引導學生,利用云存儲進行小組研究性學習與分享。
|
繼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,創建開放性的地理作業。
利用應用軟件和云存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操作能力。 |
回顧小結
|
利用多媒體展示回顧,為下節課鋪墊。 |
總結法,引導法:教師總結內容,引導下節課。
|
進行思維導圖和簡單ARCgis制圖訓練, 培養學生總結知識和地理技能,拓展創新思維。
|
視頻來源:優質課網 www.jixiangsibao.com